金年会

人民日报 | 在统一战线历史中罗致奋进力量

来源:黑龙江金年会矿业控股集团
宣布时间:2021-06-25 07:56:19
【字体:




在统一战线历史中罗致奋进力量

本报记者 刘博通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25日   第 05 版)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 ,历来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 ,中央统战部组织的“百年路·同心筑”媒体采访团走进陕西 ,回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事业的辉煌历程 ,聆听爆发在这里的统战故事 ,从中罗致奋进力量 。

  “统一战线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各人可能不知道 ,抗日战争时期广为流传的歌曲《松花江上》并不是在东北创作的 ,而是创作于陕西 。”陕西省统一战线智库专家、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方大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向记者道出了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日本帝国主义加速了侵华战争的程序 ,蒋介石掉臂海内高涨的抗日救亡呼声 ,集合东北军与17路军等“围剿”陕北红军 。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 ,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战略 ,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偏向 ,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 ,阻挡妥协、破裂、倒退 。1935年12月 ,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集会 ,正确剖析海内形势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目标 ,并决定对西北“剿共”前线的张学良部东北军、杨虎城部第17路军开展统战事情 ,首先建立西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配景下 ,共产党员张寒晖目睹了流亡关内的东北军与东北人民的惨境 ,在陕西创作了《松花江上》 。很快 ,这首赞美遍西安 ,唱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军营 。毛泽东同志厥后评价 ,“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军力” 。

  1936年12月12日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后 ,中共中央剖析了海内外形势 ,以中华民族利益的阵势为重 ,确定了宁静解决事变的目标 。“西安事变的宁静解决 ,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创立了条件 。”西安事变纪念馆业务研究室主任石八民说 ,“实践证明 ,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 ,我们党都重视抓住时机、创立条件做好统战事情 ,统一战线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沟壑纵横、山高路险 ,行走在铜川市耀州区的蜿蜒山路上 ,高耸的薛家寨革命旧址赫然在望 。1933年春 ,陕甘边特委、陕甘边革命委员会、游击队总指挥部等迁驻薛家寨 ,革命先辈曾在险峻逼仄的寨洞里建有营房、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 ,度过了一段艰苦斗争的峥嵘岁月 。

  在陕甘边革命凭据地照金纪念馆副馆长宋建斌看来 ,陕甘边革命凭据地能够建立并生长壮大 ,继而与陕北革命凭据地连成一片 ,形成陕甘革命凭据地 ,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与凭据地共产党人紧贴实际、灵活有效的统战战略不无关系 。

  1933年 ,薛家寨下的亭子沟口建起了集贸市场 。“红军战士在集市上坚持‘公买公卖、群众优先’的原则 ,最大限度包管群众的利益 。”铜川市耀州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宋剑波认为 ,这不可是缓解军需物资紧张的有效战略 ,也是一种“经济统战”的体现 ,扩大了苏区的影响力 。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化解所有能够化解的矛盾 。”宋建斌介绍 ,刘志丹、习仲勋等凭据地领导人在土地革命中的基本目标战略是 ,依靠贫雇农 ,团结中农 ,争取富农 ,攻击田主 ,凭据地在没收田主及富农出租部分的土地分给农民的同时 ,田主加入劳动可以分地 ,以维持生计 ,从而争取了富农 ,也给田主以出路 。这种有区别的土地政策极大地引发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

  “这些结合实践总结出的统战战略极大缓解了反‘围剿’斗争的险峻压力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作用是陕甘边革命凭据地生存和生长的重要经验 。”宋建斌感伤道 。

  “涓涓细流 ,汇聚在一起成为奔涌的洪流”

  在宝鸡市金台区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内的窑洞深处 ,摆放着几台老式纺织机械 ,全息投影技术还原了工人前辈在窑洞内的生产情景 。上世纪40年代 ,这里曾作为申新第四纺织厂迁至宝鸡后的窑洞车间 ,为抗战做出了巨大孝敬 。

  据介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为生存中国民族工业资源 ,上海等地的工业企业被迫向后方迁徙 。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 ,一批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组织并建立了一批制造军需、民用工业物资的相助社 ,以支援抗战 ,史称工合运动 。

  1938年 ,包括申新第四纺织厂在内的15家企业落脚宝鸡 。申新第四纺织厂为抵御日军飞机轰炸 ,修建了24孔砖砌窑洞车间 。窑洞车间全长1.75公里 ,总面积为4800多平方米 ,1.2万锭细纱机被装置于洞内 。

  “1941年 ,窑洞车间正式运转 ,抵御了日军多次轰炸 。至抗战胜利时 ,窑洞车间共生产了6.2万吨棉纱、43.2万匹棉布 ,为前后方供应了军需民用物资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王敏说 ,“涓涓细流 ,汇聚在一起成为奔涌的洪流 。”

  “长乐塬见证了中国人自强不息、勇敢智慧的历史和‘努力干 ,一起干’的工合精神 ,为生长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的孝敬 。”金台区委书记宁怀彬说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