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习近平的调研故事

2023-07-05 07:23:21




习近平的调研故事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04日   第 01 版)

  今年3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事情计划并发出通知 ,在全党大兴视察研究 ,作为在全党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视察研究 ,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滹沱河畔 ,太行深处 ,南海之滨 ,雪域高原……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中央总书记 ,习近平同志一路走来 ,始终不忘百年大党的优良古板 ,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身影常在人民之中 ,为全党大兴视察研究作出辉煌模范。

  创立伟业的法宝——

  “视察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视察 ,就没有谈话权 ,更没有决策权”

  2023年5月 ,草木蔓发 ,万物蓬勃 ,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踏上雄安这片热土。

  第一次来雄安 ,是2017年2月早春时节 ,总书记深入焦点地块 ,展开图纸 ,实地调研新城的计划。

  第二次 ,2019年1月 ,辞旧迎新之际 ,雄安正值以计划为中心向以建设为中心转变的阶段 ,总书记来到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 ,勉励建设者们“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雄安新区计划建设”。

  这一次 ,总书记先后深入雄安站、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项目建设现场等地调研 ,明确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效疏解并重阶段”。

  从战略谋划 ,到体例计划 ,再到推进建设 ,6年多里 ,每逢雄安建设重要节点 ,习近平总书记总会深入新区实地调研 ,同各人共商千年大计 ,亲自推动一座高水平现代化都会拔节生长。

  通过视察研究掌握实情、抓住症结、解决问题 ,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的事情方法。这种方法源于我们党的优良古板和作风。

  可以说 ,重视视察研究 ,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事情的重要传家宝。

  20多年前 ,习近平同志到浙江事情不久 ,有人请他谈谈“施政纲要”。他笑着说 ,我刚刚来 ,还没有谈话权。到时候 ,我是要说的。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这位“新官”为什么不着急“燃烧”?《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一书纪录着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的思考和实践 ,他在书中道明原委:

  “‘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外貌地看问题的人 ,跑到一个地方 ,不问情况的情况 ,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 ,也不触到事情的实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 ,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 ,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我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至理名言”。

  毛泽东同志开创了我们党重视视察研究之先风 ,他通过深入调研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视察》等 ,对习近平同志爆发深远影响。

  2011年面对中央党校学员 ,习近平同志提到 ,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视察时直接同各界群众开视察会以掌握大宗第一手质料 ,体现“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2020年9月 ,在湖南考察时 ,总书记提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要求各级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2022年3月 ,面对宽大中青年干部 ,总书记谈及毛泽东同志1941年8月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视察研究的决定》 ,强调“这些要求和要领 ,至今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没有视察 ,没有谈话权”“通常没有步伐的时候 ,就去视察研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视察研究的高度重视和深入实践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2021年9月 ,在陕西榆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绥德县的郝家桥村。

  郝家桥村是中共绥德地委在1943年春 ,经过1个多月视察研究 ,挖掘、树立的一个模范村。78年已往 ,模范村再获一份“楷模”称呼:“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总结先进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视察研究。通过下实实在在的功夫 ,掌握第一手资料”。

  作风、精神穿越时空 ,历久弥新。

  2013年7月21日上午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调研。

  冒着瓢泼大雨 ,总书记卷起裤腿 ,打着雨伞 ,蹚着积水边走边看边问:“内地口岸是不是生长潜力很大 ,到东南沿海的集装箱多吗?”“如何解决投资资金问题的?”……

  两天后 ,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召开的部分省市卖力人座谈会上强调:“视察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视察 ,就没有谈话权 ,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革新的思路和重纵�措 ,刻舟求剑不可 ,闭门造车不可 ,异想天开更不可 ,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视察研究。”

  回望走过的路 ,能够看得越发清楚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善用视察研究 ,这是他在恒久事情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事情要领和优秀品格。

  陕北的知青岁月 ,习近平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体味了最苦、最难的农村生活;在正定 ,习近平同志跑遍了所有村;在宁德 ,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 ,厥后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到任浙江后 ,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 ,7个月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

  “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 ,外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 ,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在地方事情时 ,靠着一个“跑遍” ,让习近平同志掌握了下层、读懂了中国。

  “了解中国是要花一番功夫的 ,只看一两个地方是不敷的。”到中央事情后 ,下层考察调研更是占据了习近平总书记忙碌日程表的重要部分。

  从东北林海到边远山乡 ,从城镇社区到边卡哨所 ,总书记不避寒暑、不辞辛劳 ,深入下层、深入群众 ,听真话、察真情 ,密切联系群众 ,深入视察研究。

  言传身教 ,继往开来。

  “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 ,不过‘知中国’‘效劳中国’二语。”

  2019年1月 ,在天津考察时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开大学。在校史馆 ,习近平总书记轻声念诵这段话 ,细细推测:“说得好!”

  每一次深入调研就是一次躬行求知。唯有将视察研究这一共产党人的优良古板接续传承、发挥光大 ,才华“知中国”更深 ,“效劳中国”更好。

  讲求要领的艺术——

  “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 ,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惫�”

  2023年5月16日下午 ,在赴陕西西安主持中国—中亚峰会途中 ,习近平总书记乘坐的专列停在了山西运城。

  考察运城博物馆和运城盐湖 ,了解文物;な虑楹突坪恿饔蛏型就3 ,多走一走 ,多看一看 ,总书记在忙碌的行程中“挤”出时间开展视察研究。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 ,视察研究始终是做好各项事情的基础。

  一位恒久在浙江事情的记者生存着一份珍贵的日程表 ,这是2002年10月12日至2003年2月27日 ,习近平同志每天的事情行程。履新浙江省委书记后的两个多月里 ,习近平同志到市、县(市、区)和省直部分调研的时间凌驾事情时间的一半 ,还经常利用周末到各地各部分调研。

  《之江新语》开篇之作即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撰写的《调研事情务求“深、实、细、准、效”》。文章指出 ,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事情中 ,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 ,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惫�”。

  深、实、细、准、效——这是习近平同志为各人调研事情立下的“规则” ,也是他多年视察研究的经验总结。

  “到街上去!”

  1984年10月 ,陪同着县委书记习近平的提议 ,河北正定县历史上第一次问卷视察正式启动。县委书记习近平 ,亲自站在县城街头向黎民发放视察表。

  “民意视察表” ,有人念出了声 ,知道是咋回事后 ,主动凑到书记面前来拉话。纷歧会儿 ,围上来的人越来越多。习近平同志请各人坐下聊 ,就地征询意见 ,解答问题。

  从设计问题到把桌子摆上街头、发放视察表 ,习近平同志亲力亲为、带着县委事情人员一起做。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30多年后 ,“民意视察表”从街头发到了网上。

  2022年4月15日至5月16日 ,党的二十大相关事情网络征求意见运动开展。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事情面向全党全社会果真征求意见T硕骨昂 ,习近平总书记都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强调这是“全党全社会为国家生长、民族再起献计献策的一种有效方法 ,也是全历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 ,视察研究是“一项讲求要领的艺术”。

  “走 ,我们去跟谁聊聊。”

  时隔30多年 ,曾在正定县委事情的李亚平依然清楚地记得习书记常说的这句话。“他能接触三教九流的能人 ,这也是他深入社会进行视察的一种方法。”李亚平说。

  在下层教育一线事情了30年 ,湖南省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中心小学副校长盘玖仁没有想到 ,有一天能劈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事情 ,提出“十四五”计划体例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9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下层代表座谈会。

  “首先是教师数量缺乏 ,保存结构性缺编;其次是条件艰苦 ,好的老师留不住……”盘玖仁坦言偏远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保存的短板。

  “你反应的问题很实际。”总书记回应道。

  村支书、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货车司机、快递小哥、餐馆店主、执法事情者……30名下层代表齐聚一堂 ,10名代表先后谈话。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同每一位谈话代表都进行了交流。

  为了起草好“十四五”计划建议 ,从2020年7月到9月 ,像这样的座谈会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7场。

  在田间小路、在菁菁校园、在口岸码头、在科技攻关一线……习近平总书记利用种种场合同下层群众深入交流 ,听取意见 ,了解实情。

  不但同干部群众面劈面交流 ,通过来信、质料、书籍了解情况、推动事情 ,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开展视察研究的重要要领。

  2016年6月 ,我国考古文博界老专家宿白、谢辰生、黄景略和张忠培联合致信习近平总书记 ,言辞恳切:“我们有掌握地认为 ,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当之无愧的见证。”他们体现 ,良渚遗址尽早申遗 ,可以在国际舞台“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树立一处标记”。

  这封信 ,很快有了回音。

  2016年7月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申报项目要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 ,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 ,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良渚申遗今后进入快车道 ,“三个有利于”成为中国申遗事情的重要遵循。

  在河北 ,熬夜看公社经济社会生长年报;在福建 ,下乡调研时特意找来县志、府志挑灯夜读;在浙江 ,仔细阅读每一份办公厅机关干部的下层调研报告 ,掌握“原汁原味”的下层情况;履新上海不久 ,就让市委办公厅找相关部分给他提供一套上海地方志……

  习近平同志说:“视察研究就是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情况 ,掌握一个地方的特点 ,这样才华有效地指导事情。”

  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里山路蜿蜒、坡急沟深 ,是总书记经常念及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是脱贫攻坚决战阶段“难啃的硬骨头”。

  坐飞机、乘火车、转汽车……2019年4月 ,习近平总书记换乘3种交通工具 ,远程跋涉 ,来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小乡村。

  用一天时间 ,从北京到山村 ,一路奔忙 ,一竿子插究竟 ,为的就是“解剖”华溪村这只“麻雀” ,解决“两不愁三包管”突出问题。

  “解剖麻雀 ,把问题想深、想细、想透 ,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是谁的问题就由谁来解决。”总书记多次强调。

  既要解剖典范 ,又要掌握全局。

  燕山脚下、渤海之滨、太行之畔 ,跨越三省市 ,调研谋划京津冀协同生长重大战略;上游、中游、下游 ,走遍沿黄9省区 ,为了大河岁岁安澜;黑龙江、吉林、辽宁 ,整体调研东三省 ,擘画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图景;自赣州至南昌 ,深入江西的企业、乡村 ,将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课题列入考察日程……

  习近平总书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 ,精心选择考察调研的路线 ,使视察研究越发系统 ,决策安排更为科学。

  2021年5月 ,中原大地正值初夏。

  正在河南南阳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 ,途中临时下车 ,走进麦田 ,仔细观察庄稼长势?吹椒崾赵谕 ,总书记十分兴奋:“夏粮丰收了 ,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4个月后 ,黄土高原秋风习习。

  陕西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 ,山下农田丰收在望。来这里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临时叫停了车。

  “庄稼能不可浇上水”“地里有没有套种豆子”“家里几口人出去打工”……总书记同乡亲们拉起话来。

  临时停车 ,开展机动式调研 ,为的是多了解一些“时时定心不下”的情况。

  重视调研、善于调研、深入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以“调研开路” ,发明问题、认识国情、寻求纪律 ,为全党上了生动的调研要领课。

  解决问题的钥匙——

  “要害要看视察研究的实效 ,看调研结果的运用 ,看能不可把问题解决好”

  党的十八大提出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会落幕不久 ,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 ,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泛起在太行山深处河北阜平。

  这次调研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艰巨最沉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次来 ,“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目的地选在距京300多公里、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的特困村;村民家里坚持原样 ,没有添置哪怕一个新板凳;总书记迎风踏雪访贫问苦 ,盘腿上炕同村民共话家常……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 ,“不管路多远、条件多艰苦 ,都要听从于此行的目的”。

  摸清贫困底数 ,扶贫才华心里有数。

  通过这次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为阜平找到了工业生长的“金钥匙” ,也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发动令 ,拉开了实现近1亿人脱贫奇迹的大幕。

  切脉问诊察实情 ,开出良方办实事。

  在八闽大地以调研明偏向——面对外地林改试点中的问题和争议 ,时任省长的习近平亲自到点上考察 ,详细了解黎民意见建议 ,明确林改偏向。集体林权制度革新 ,由福建小山村向全国拓展。

  在钱塘江畔以调研解民忧——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丽水调研时发明 ,因为贫困 ,许多农民初中结业就出去打工 ,文化水平低 ,人为也低。于是 ,他积极研究推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免费中专教育 ,为欠兴旺地区解决生长问题寻找治本之策。

  在贺兰山下以调研促生长——26年前 ,习近平同志亲赴西海固进行扶贫考察 ,下定决心推进对口帮扶 ,让“山”与“海”结下情缘。今后 ,又多次赴宁夏考察 ,凭据新情况推动闽宁协作不绝转型升级……

  一回回跋山涉水 ,务求察实情 ,大兴实干风;一程程披荆斩棘 ,直奔难题去 ,引领渡难关。

  2020年5月24日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集会湖北代表团审议现场 ,温情涌动。

  面对习近平总书记 ,来自武汉的禹诚代表谈话时哽咽了 ,她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深深鞠了一躬:“来之前 ,各人委托我一定要说一声‘谢谢’!谢谢总书记 ,谢谢党中央 ,谢谢所有支持湖北和武汉的全国人民和各界朋友们。”会场里 ,掌声经久不息。

  这一幕 ,缘于两个多月前的一声细心嘱咐。

  2020年3月 ,正是新冠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飞赴武汉 ,访医院、入社区 ,深入抗击疫情的“两个要害阵地”考察调研 ,指挥抗疫。

  在东湖新城社区 ,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社区群众生活物资采购和供应方面有哪些困难 ,对随行的干部说 ,武汉人喜欢吃活鱼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

  民生小事 ,关乎抗疫阵势。

  从生活物资供应到药品研爆发产 ,从下层防控事情到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爆发后仅半年多时间里 ,习近平总书记9次实地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生长事情。

  不为装样子、不搞花架子 ,习近平总书记以视察研究察实情、出拭魅招、办实事。

  在河南 ,首提“新常态” ,深刻指明我国目今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生长的大逻辑;

  在山西 ,开出革新立异“药方” ,纾解外地工业结构失衡、生态破坏严重等切肤之痛 ,蹚出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新路子;

  南海之滨谈育种、渤海之畔问耕地 ,在考察调研中重复强调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狠抓整改、紧盯落实。

  “要做到全村最好的屋子是学校” ,在正定事情时 ,为催促各乡镇、各村整修校舍 ,习近平同志一有时间就去学校转 ,哪间教室是危房、危险到什么水平 ,都一一纪录。

  这样的行事作风 ,数十年一以贯之。

  祁连山 ,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宁静屏障 ,局部生态却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对此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推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整改。

  2019年8月 ,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祁连山下 ,现场听取祁连山生态问题整改情况汇报 ,语重心长嘱咐:“我们生长到这个阶段 ,不可踩着西瓜皮往下溜 ,而是要继续爬坡过坎 ,实现高质量生长 ,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

  先后6次针对秦岭违建别墅问题作出指示批示 ,推动彻底查处整而未治、阳奉阴违、禁而不绝问题。2020年4月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秦岭要地 ,实地了解秦岭生态;な虑榍榭 ,谆谆申饬:“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从今往后 ,在陕西当干部 ,首先要了解这个教训 ,切勿重蹈覆辙 ,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

  亲自督查 ,亲自“验收”。调研“考卷”里 ,“考”的是整改落实 ,是责任继续。

  2014年4月27日上午 ,北京飞往新疆的专机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桌上铺开新疆地图仔细观察。

  这样的场景 ,似曾相识。

  1990年的一个夏日 ,刚刚担当福州市委书记不久的习近平搭船考察?吐肿雷由 ,摊开一份福州市地图。

  每到一地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总让事情人员拿来地图。经年习惯凸显出总书记善谋全局的智慧与韬略。

  也正因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总能在调研中为看似没有门路的地方探出门路 ,对看似没有谜底的问题作出解答。

  2020年3月底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考察 ,冒雨来到宁波舟山港 ,一路调研、一路思考。

  疫情攻击下 ,外洋原质料进不来、海内货物出不去 ,使得这个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占重要职位的经济大省受到影响。

  “我感受到 ,现在的形势已经很纷歧样了 ,大进大出的情况条件已经变革 ,必须凭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生长的新思路。”回京后不过十几天 ,习近平总书记便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集会上提出了“构建以海内大循环为主体、海内国际双循环相互增进的新生长花样”。这一着眼全局的战略谋划 ,成为掌握生长主动权的先手棋。

  历经万人问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 ,明确福州3年、8年、20年生长计划;险些跑遍浙江山山水水 ,酝酿提出“八八战略”这一统领全省生长的总纲;2个多月连开5场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和党章修改事情征求意见座谈会 ,为新征程绘出雄伟蓝图……

  山一程 ,水一程 ,习近平总书记踏在中国大地上的坚实足印 ,串起一条条生长新路径 ,走出一个个事业新局面。

  联系群众的途径——

  “能不可坚持群众看法?能不可接地气?要做到这一点 ,坚持视察研究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岭南四月 ,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调研 ,“了解一下党的二十大以来都有哪些新进展新气象”。

  第一站湛江。沿雷州半岛南下 ,一直到我国大陆的最南端 ,他一天之内先后观察了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徐闻港、徐闻县洪流桥水库4个地方。

  迎着向阳出发 ,沐浴夜色而归 ,为的是多看一看外地的生长变革 ,了解掌握更多实际情况。

  “很亲切、很平和”“没想到总书记对海洋渔颐魅这么了解”“问得很细致、很具体”……这是下层群众见到这位“人民的勤务员”的真切感受。

  “深受鼓舞 ,再一次受到走党的群众路线、大兴视察研究之风的生动而深刻的教育。”这是随同考察的党员干部的心声。

  关于视察研究的深意和旨归 ,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刻思考:“回首我们党的生长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 ,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增强视察研究 ,党的事情决策和指导目标切合客观实际 ,党的事业就顺利生长”。

  在河北正定担当县委书记时 ,一辆旧凤凰“二八”自行车 ,陪伴习近平同志穿梭于乡间田野 ,奔忙在滹沱河两岸。

  正定县委其时有吉普车 ,但他觉得 ,照旧骑自行车下乡好 ,这样可以离黎民更近 ,听得更真 ,看得更实。“县领导必须充分掌握下层情况 ,这样才华分类指导。”

  几十年后 ,他把自己的“县委书记经”分享给子弟。

  2015年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座谈会 ,同200余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泛论交流 ,对各人提出要求:“要把视察研究作为基本功 ,深入下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 ,了解情况、问计于民。”

  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重视视察研究 ,不但因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事情要领 ,更因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试金石 ,关系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得失成败。

  1983年夏天 ,在正定县农村的一条土路上 ,县委书记习近平一行人的车陷入泥泞。

  有干部见村民走了过来 ,便请帮着推车。不料 ,见是当官的 ,村民不但不推 ,嘴上还骂骂咧咧。

  那名干部正要生机 ,一旁的习近平同志一把拉住他 ,说:“群众为什么骂人?应该反思我们自己。”

  这件事令习近平同志深受触动。

  不久后 ,正定县委印发革新领导作风的“六项划定” ,其中一条就是“阻挡官衙作风 ,注重事情实效。要在视察研究上狠下功夫 ,实现新的突破”“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下层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党的十八大后 ,中央八项划定出台 ,“革新视察研究”同样位列第一条。

  从“六项划定”到“八项划定” ,视察研究这个“增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环节”始终是头等大事。

  头戴矿工帽、身穿矿工服 ,在近千米深的地下矿井里 ,同一线工人亲切合影——一张老照片 ,纪录着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长兴县长广煤矿调研的往事。

  那是2005年1月26日 ,慰问困难职工后 ,习近平同志提出 ,下井看望矿工。随行的事情人员担心下矿井有危害 ,劝他不要下去。但习近平同志坚持要下井看望。井洞里 ,巷道崎岖不平 ,身材高峻的习近平同志弓背弯腰走了1500多米。

  见到正在作业的矿工 ,习近平同志走上前去一一握手 ,一一问好。他说 ,宁静生产是第一位的 ,一定要珍爱每一位矿工的生命 ,让各人欢快奋兴下井、平平安安回家。

  开展视察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 ,就是坚持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力量。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曾是福建唯一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务收入、无政府办公场合的“五无乡镇” ,乡亲们“就连养猪都怕太肥 ,欠好抬出大山去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事情期间曾三赴下党 ,路走欠亨就砍掉荆棘已往 ,同村民同谋脱贫计。

  收录了在宁德事情期间重要讲话和文章的《挣脱贫困》一书中 ,习近平同志这样指出:要经常深入下层、深入群众 ,积极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2011年11月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 ,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仪式上 ,聚焦视察研究问题宣布讲话 ,申饬宽大党员干部“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 ,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 ,“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 ,抓住不放”。

  长长的视察研究之路 ,“人民”二字陪同始终。

  2013年7月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运动开始不久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联系的河北省调研指导。

  在九月集会旧址 ,总书记同外地干部群众围坐谈心 ,梁家沟村民陈素梅就在其中。

  座谈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解决干部身上的作风问题 ,群众也有责任 ,这种责任就是多提建议、认真监督”。

  这些话 ,让陈素梅打心眼儿里觉得“党心和民心是紧紧相连的”。

  2003年9月18日的一幕 ,浙江浦江县村民蒋星剑至今影象犹新。

  那天 ,省委书记习近平将他在浙江下下层接待信访群众的第一站选在了浦江。浦江中学集会室里 ,蒋星剑第一个谈话 ,反应省道浦江段拓宽革新问题。

  “修路需要协调几个区县 ,其时浦江县财务又紧张 ,群众的要求一年年被弃捐。习书记一边听我反应情况 ,一边摊开地图仔细观察 ,还请坐在一旁的省交通厅厅长提出解决计划 ,听完就就地拍了板:不但要建 ,并且要建好。”蒋星剑说 ,“习书记的继续和亲和 ,都让我们深深感动。”

  从浦江开始 ,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制度在浙江逐步推开。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运动 ,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 ,再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强调大兴视察研究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如一条红线贯串始终。

  2013年7月 ,在中央军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言辞恳切:“对高级干部来说 ,能不可坚持群众看法?能不可接地气?要做到这一点 ,坚持视察研究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2015年7月 ,在吉林同企业职工座谈时 ,总书记话语真挚:“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我们来调研就是希望各人开门见山、一吐为快 ,这有利于我们听真话、接地气。”

  2021年3月 ,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面对宽大中青年干部 ,总书记谆谆教诲:“要拜人民为师 ,甘当小学生 ,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下层朋友 ,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 ,才有利于把事情做好。”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 ,为全党作出楷模。

  2022年4月 ,海南五指山下 ,毛纳村的凉亭内 ,乡亲们正议农事。

  “来吧 ,咱们一块儿坐坐 ,都介绍介绍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加入其中 ,同驻村第一书记、老党员、致富带感人代表等围坐在一起 ,听他们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

  贵州遵义花茂村的小楼下 ,四川大凉山贫困户的火塘边 ,重庆石柱县华溪村的院子里……一个个调研座谈会开在乡野间 ,开在老黎民的心坎上。

  深入群众、倾听民声 ,这是人民至上的深情。

  行程万里、视察研究 ,这是躬身为民的风范。

 。ㄐ禄绫本7月3日电  记者霍小光、邬焕庆、张晓松、朱基钗、施雨岑、黄玥、高蕾、张研)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