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集会,审议《关于二十届中央第二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巡视制度是“党之利器、国之利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事情,并把巡视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今天,我们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事情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悟。
要把巡视利剑磨得更光更亮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要深化政治巡视,在政治高度上突出党的全面领导,在政治要求上抓住党的建设,在政治定位上聚焦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增强对贯彻党章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发挥巡视利剑作用。
——2018年1月11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我们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则,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坚决避免和治理“七个有之”,坚决清除对党中央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不绝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2022年1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
要连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革新,做实专责监督,搭建监督平台,织密监督网络,协助党委推动监督体系高效运转。要把巡视利剑磨得更光更亮,勇于亮剑,始终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2023年1月9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巡视要突出重点、巡视出威慑力
巡视要突出重点、巡视出威慑力,不可外貌化、形式化。如果什么都过问,回来主要报告经济社会生长等方面问题,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内容反而成了陪衬,那指导思想就不明确了。
——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巡视发明问题要深挖线索、顺藤摸瓜,既要叫板,也要较真。发明了问题,查处要到位,如果迂回而过,发明了跟没发明问题一样,或者发明了解决不了,还不如不巡视。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天”是什么?“天”就是党和人民。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起作用了,制度不是稻草人,效果就出来了。
——2015年6月26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会审议巡视事情条例修订稿时的讲话
我们开展专项巡视,冲着具体事、具体人、具体问题而去,推动查处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果真反响和整改情况,强化不敢、知止的气氛。巡视发明的问题触目惊心,主要体现在违反政治纪律、破幻魅政治规则,违反党章要求、无视组织原则,违反廉洁纪律、寻租糜烂严重,“四风”屡禁不绝、迎风违纪多发。针对发明的问题,我们坚持标本兼治,剑指问题,倒逼革新,完善制度。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
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
要实现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笼罩,使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所有派驻机构都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糜烂主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瞪大眼睛,发明问题。纪检组长要一心一意履行监督职责,不要分担其他业务,如果都“打成一片”、混成一锅粥了,还怎么行使监督职责呢?对党风廉政方面的问题,该发明没有发明就是失职,发明问题不报告、不处理就是渎职,那就要严肃问责查处。
——2015年1月13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
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明问题、形成震慑不摆荡,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深化国家监察体制革新,将试点事情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笼罩。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紧紧围绕“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增强党的领导和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党的纪律建设,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生长、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事情、落实“六保”任务等重大决策安排增强监督检查。
——2021年1月22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